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依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制定的分类标准,需满足抗核抗体阳性且临床/免疫学评分≥10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指标和免疫学指标两大类,具体涉及皮肤黏膜损害、关节炎、肾脏病变、血液系统异常、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等。
1. 临床指标
临床指标涵盖皮肤黏膜病变、关节炎、肾脏损害等多系统表现。典型皮肤损害包括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等,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也较常见。关节炎表现为非侵蚀性多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可通过蛋白尿或肾活检确认。发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虽常见,但不作为独立评分项。
2. 免疫学指标
免疫学检查需满足抗核抗体滴度≥1:80,核心指标包括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C4降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也具有诊断价值。抗磷脂抗体阳性可能与血栓事件相关,但不作为必要诊断条件。
3. 血液系统异常
血液系统受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胆红素水平评估。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需排除药物因素,这些改变需重复检测确认。
4. 肾脏病理
肾脏活检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诊断有重要意义,WHO分类中Ⅲ型及以上狼疮肾炎可直接获得评分。尿蛋白定量超过0.5g/24小时或红细胞管型出现时,即使未行肾活检也可计分。肾功能异常需与其他肾小球疾病鉴别。
5. 神经精神表现
癫痫发作、精神病或急性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需排除感染和代谢因素后计分。外周神经病变较少见,脑脊液检查和MRI有助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此类症状往往提示疾病活动度高。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诊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补体水平和抗体滴度,活动期每1-3个月复查,稳定期可延长至6个月。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感染诱因,妊娠前需进行多学科评估。出现新发皮疹、关节肿痛或水肿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相关推荐
02:08
02:09
02:29
02:11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