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有什么征兆
大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体重下降、贫血等征兆。大肠癌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肠道炎症、息肉恶变、长期吸烟酗酒等原因引起。
1、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癌可能导致排便频率增加或减少,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肠道肿瘤可能影响正常蠕动功能,造成大便形态变细或不成形。这种变化持续超过两周需警惕。
2、便血
肿瘤表面溃破可引起鲜红或暗红色血便,常被误认为痔疮出血。结肠癌出血多与粪便混合,直肠癌出血可能附着于粪便表面。长期隐性出血可能导致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腹痛
肿瘤增长可能引发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多位于下腹部。肠腔狭窄时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或腹胀。疼痛程度与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相关。
4、体重下降
肿瘤消耗及食欲减退可能导致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癌细胞增殖会加速机体代谢,同时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导致营养流失。
5、贫血
慢性失血可能引发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右半结肠癌更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有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戒烟限酒可降低发病风险。出现疑似征兆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肠镜活检是确诊金标准。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愈,中晚期需结合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