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皮肤淤青怎么办
抽血后皮肤淤青可通过局部冷敷、压迫止血、抬高患肢、药物外敷、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淤青通常由穿刺损伤毛细血管、按压不当、凝血功能异常、血管脆弱、服用抗凝药物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
抽血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淤青处,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渗血,缓解肿胀疼痛。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2、压迫止血
穿刺后需用无菌棉签垂直按压针眼5-10分钟,力度以皮肤不发白为宜。凝血功能较差者可延长至15分钟。压迫时避免揉搓或屈伸关节,防止血管再次破裂。
3、抬高患肢
将淤青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减少局部血液淤积。如手背淤青时可垫高肘部,配合冷敷效果更佳。持续抬高30分钟以上有助于吸收淤血。
4、药物外敷
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湿敷,或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等药物促进血肿消散。使用前需清洁皮肤,每日2-3次薄涂至完全吸收。过敏体质者应先小范围试用。
5、就医处理
若淤青面积持续扩大伴剧烈疼痛,或出现皮肤发黑、发热等感染迹象,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有关。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项目,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进行外科清创。
日常应避免抽血侧肢体提重物或剧烈运动24小时,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凝血异常者抽血前需告知医生用药史,可选择细针头穿刺。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但正在服用华法林者需保持饮食结构稳定。淤青通常1-2周逐渐消退,若长时间未愈建议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