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幼儿急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细菌感染极少导致幼儿急疹,但可能继发细菌性并发症。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3-5天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人类疱疹病毒6型约占70%的病例,人类疱疹病毒7型占20-30%。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15天。发热期患儿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可能伴随轻度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但精神状态一般良好。热退后出现的皮疹多从躯干开始蔓延至颈部和四肢,无瘙痒感,1-3天内可自行消退。
细菌感染直接引起幼儿急疹的情况较为罕见,但需警惕继发性细菌感染。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5天、皮疹化脓、淋巴结明显肿大或精神萎靡时,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性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链球菌、肺炎球菌是常见继发感染病原体。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细菌感染多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家长应保持患儿充足休息,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抓挠皮疹。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若出现嗜睡、拒食、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皮疹消退后仍建议观察1-2周,注意有无复发发热或其他异常表现。日常需加强手卫生,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