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是如何感染的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血行播散或淋巴道扩散等途径传播。
皮肤结核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血行播散和淋巴道扩散。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皮肤直接接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分泌物或污染物,导致细菌侵入皮肤。这种情况多见于皮肤有破损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血行播散是指肺结核或其他内脏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形成继发性皮肤结核。淋巴道扩散是指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淋巴系统从原发病灶扩散到皮肤,常见于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结核扩散至周围皮肤。
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瘰疬性皮肤结核等。寻常狼疮表现为红褐色结节,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疣状皮肤结核多见于手部,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瘰疬性皮肤结核常由淋巴结结核扩散而来,表现为皮下结节、脓肿或瘘管。皮肤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等。
皮肤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联合用药。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或挤压皮损。同时应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对于形成溃疡或瘘管的皮损,可配合局部换药或手术治疗。
预防皮肤结核的关键是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或污染物。对于有皮肤破损的人群,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接触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已确诊的皮肤结核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直至完全治愈。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如发现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结节、溃疡等病变,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