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
小宝宝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处理、局部护理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表现。
1、发热
多数患儿首发症状为中低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持续1-3天。发热期间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持续高热等重症信号。
2、口腔疱疹
口腔黏膜出现米粒大小灰白色疱疹,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和硬腭,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进食疼痛。家长可用康复新液帮助患儿漱口,或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创面。
3、手足皮疹
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疹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不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剪短患儿指甲,穿宽松棉质衣物。
4、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此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处理。
5、呼吸循环异常
极少数病例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表现,属于危重症征兆。这种情况需要住院监护,可能需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药物控制炎症风暴,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患病期间家长应做好隔离措施,患儿用品需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选择南瓜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皮疹完全消退前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2周。日常注意培养孩子洗手习惯,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拒食、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须及时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