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肛裂怎么办
小孩肛裂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局部用药、保持排便通畅、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肛裂通常由便秘、腹泻、局部感染、先天性肛门狭窄、外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食物。每日饮水量需达到1000-1500毫升,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表。
2、温水坐浴
使用38-40℃温水每日坐浴2-3次,每次10-15分钟。坐浴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保持水温恒定,避免烫伤皮肤。
3、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促进裂口愈合。利多卡因凝胶可暂时缓解疼痛症状。用药前需清洁肛门区域,家长应帮助幼儿规范用药。
4、保持排便通畅
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建议选择早餐后30分钟内如厕。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尝试双腿垫高的排便姿势。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监测改善情况。
5、就医治疗
若保守治疗2周未愈或反复发作,需就诊小儿外科。慢性肛裂可能需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等治疗。伴有明显出血、化脓时须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清洁肛门。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鼓励孩子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出现排便时哭闹、粪便带血丝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