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包括骨折风险增加、身高缩短、慢性疼痛、活动能力下降及内脏功能受限。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
1、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危害是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柱和腕部。髋部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脊柱压缩性骨折会造成驼背畸形,腕部骨折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骨折后康复周期长,老年人可能因并发症危及生命。
2、身高缩短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变形,表现为进行性身高降低和驼背。每节椎体压缩可使身高减少1-2厘米,严重者累计降低超过10厘米。脊柱畸形还会改变重心位置,增加跌倒风险。
3、慢性疼痛
骨骼微骨折和椎体变形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腰背疼痛。疼痛在久站、弯腰时加重,夜间可能影响睡眠。长期疼痛会导致活动减少,进一步加速骨量流失。
4、活动能力下降
因疼痛和骨折导致的行动受限,可能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日常活动如购物、做家务变得困难,严重者需要轮椅辅助。活动减少又会加重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
5、内脏功能受限
严重驼背会压迫胸腔和腹腔,影响心肺功能和消化吸收。肺活量降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胃部受压会引起早饱感和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骨质疏松需保证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跳舞,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65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骨密度检查。已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配合防跌倒措施如居家防滑改造、使用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