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怎么治疗
膝盖骨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膝盖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关节炎、代谢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减少膝关节活动,避免跑跳等负重运动,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慢性期可逐渐恢复低强度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休息时间通常需要2-4周,严重者需延长至6-8周。
2、冷敷热敷
急性发作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慢性期或48小时后改用热敷,可使用热水袋或红外线理疗仪,温度控制在40-45℃,每日2-3次。注意避免皮肤冻伤或烫伤。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修复软骨,地奥司明片改善局部循环。感染性骨膜炎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频率选择0.8-1.2MHz。脉冲电磁场治疗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体外冲击波治疗间隔5-7天进行1次,3-5次可见效。治疗期间需配合康复训练。
5、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适用于顽固性病例,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严重骨质破坏需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恢复期6-12个月。人工关节置换术仅用于终末期患者,假体使用寿命约15年。
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股四头肌力量,推荐直腿抬高和靠墙静蹲练习。控制BMI在18.5-23.9范围,减轻膝关节负荷。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避免长时间跪、深蹲等动作,阴雨天可佩戴护膝保暖。定期复查X线或MRI监测病情进展,出现关节畸形或夜间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