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肠梗阻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肠短路吻合术、支架置入术等。肠梗阻的手术方式需根据梗阻原因、部位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决定。
1、肠粘连松解术
肠粘连松解术适用于由腹腔内粘连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手术通过分离粘连的肠管恢复肠道通畅,术中需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肠壁。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粘连复发,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防粘连材料。该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可能再次形成粘连。
2、肠切除吻合术
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肠坏死、肿瘤或严重损伤导致的肠梗阻。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将健康肠管重新吻合,需保证吻合口血供良好。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恶性肿瘤患者需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
3、肠造口术
肠造口术适用于无法一期吻合或远端肠道需休息的情况,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手术将肠管引出腹壁形成造口,可转流肠内容物减轻近端压力。术后需指导患者护理造口,注意观察造口颜色及排泄情况。临时造口通常在3-6个月后还纳。
4、肠短路吻合术
肠短路吻合术适用于无法切除的梗阻病灶,如晚期肿瘤或广泛粘连。手术将梗阻近端与远端肠管吻合建立旁路,缓解梗阻症状但未去除原发病灶。术后需监测营养状况,可能发生盲袢综合征。该手术多为姑息性治疗,需结合其他治疗措施。
5、支架置入术
支架置入术适用于恶性肿瘤压迫导致的结肠梗阻,多用于高龄或无法耐受手术者。通过内镜或X线引导放置金属支架扩张狭窄段,可快速解除梗阻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支架可能移位或再堵塞,需定期复查。该方式创伤小但属于临时解决方案。
肠梗阻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进食产气及难消化食物。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观察有无腹痛、呕吐等复发征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适度运动,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及时就医。恶性肿瘤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后续放化疗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