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浆膜下肌瘤是什么病
子宫浆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类型,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
1、发病机制
子宫浆膜下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有关。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瘤体。这类肌瘤通常位于子宫外层浆膜下,通过蒂部与子宫相连,部分肌瘤可向盆腔内突出。
2、典型症状
多数浆膜下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或压迫症状。当肌瘤体积较大时,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压迫直肠引起便秘。蒂扭转时可突发剧烈腹痛,需紧急处理。
3、诊断方法
妇科超声检查是首选诊断手段,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肌瘤位置、大小及与子宫的关系。磁共振成像能更准确评估肌瘤血供情况。必要时需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排除恶性病变。
4、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小肌瘤可定期观察,每6-12个月复查超声。出现压迫症状或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可考虑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对于已完成生育的患者,可能建议子宫切除术。药物治疗如米非司酮片可短期控制症状。
5、妊娠影响
浆膜下肌瘤对妊娠影响较小,但巨大肌瘤可能改变子宫形态影响胚胎着床。妊娠期肌瘤可能发生红色变性导致腹痛,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剖宫产术中可同期处理位置表浅的肌瘤。
建议确诊子宫浆膜下肌瘤的女性保持规律妇科检查,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变化及腹部不适症状,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上可增加深色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出现急性腹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