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孕期血糖高可能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对母婴健康均有潜在危害。主要有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子痫前期、早产等。
1、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血糖高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加重有关。孕妇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增长异常等症状。需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血糖监测管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门冬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2、巨大儿
母体高血糖环境会通过胎盘促进胎儿过度生长,导致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可能引发难产、产道损伤等分娩风险。孕期需定期超声监测胎儿发育,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和餐后散步等方式控制血糖。分娩时需评估是否需剖宫产。
3、新生儿低血糖
胎儿长期处于高胰岛素状态,出生后易发生反应性低血糖。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震颤等。产后需密切监测新生儿血糖,尽早开奶或静脉补充葡萄糖。孕妇产前血糖控制可降低发生率,建议分娩前与儿科医生沟通应急预案。
4、子痫前期
血糖异常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诱发高血压和蛋白尿。典型症状包括水肿、头痛、视物模糊等。需增加产检频率,检测尿蛋白和血压。轻症可通过低盐饮食、左侧卧位改善,重症需住院治疗并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
5、早产
高血糖可能刺激子宫收缩或引发羊水过多,增加早产概率。孕妇需注意宫缩频率和阴道分泌物变化,出现规律腹痛或破水需立即就医。可通过宫颈长度超声评估风险,必要时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等药物延长孕周。
孕期血糖管理需贯穿整个妊娠期,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饭,分5-6餐少量进食。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胎儿超声检查,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口渴等症状时及时就诊。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代谢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