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败血症的病因
败血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反应,通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
2、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也可能导致败血症。病毒感染引起的败血症通常起病急骤,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肌肉酸痛、乏力等。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同时需加强支持治疗。
3、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常见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这类败血症进展较慢但治疗困难,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消瘦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注射液、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
4、寄生虫感染
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败血症,多见于热带地区。患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青蒿琥酯片、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等。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肿瘤化疗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会增加败血症发生风险。这类患者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需在控制感染的同时积极改善免疫功能,必要时可使用免疫球蛋白。
预防败血症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和感染,及时处理感染病灶。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接种相关疫苗。出现疑似败血症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相关推荐
03:09
02:19
01:55
01:4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