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胰腺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主要表现有上腹痛、黄疸、消瘦、消化不良等。
1、病因与高危因素
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吸烟可导致胰腺组织慢性损伤,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腺组织反复炎症修复,细胞异常增生概率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环境可能促进肿瘤发生。部分患者存在BRCA2、CDKN2A等基因的遗传突变。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高脂饮食、肥胖、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等。
2、病理特征
胰腺导管腺癌在显微镜下可见腺管样结构异常增生,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排列,细胞核异型性明显。肿瘤常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反应,形成特征性的促纤维增生性微环境。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恶性度越高。肿瘤易侵犯周围神经和血管,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3、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随着肿瘤进展,胰头癌可压迫胆总管导致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伴随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胰体尾癌多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并向腰背部放射。多数患者伴有明显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晚期可能出现腹水、肠梗阻等转移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加重。
4、诊断方法
增强CT是首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胰腺占位及其与血管的关系。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有助于评估胆管侵犯程度。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获取病理诊断。肿瘤标志物CA19-9对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参考价值。PET-CT可用于评估全身转移情况。基因检测对指导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切除术等。对于交界可切除肿瘤,术前可采用FOLFIRINOX方案新辅助化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奥拉帕利等靶向药物可用于BRCA突变患者。疼痛管理、营养支持、胆道支架置入等对症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清,适当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和酒精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出现剧烈腹痛、呕血等急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乳腺导管癌能治愈吗
- 2 乳腺导管癌致命吗
- 3 乳腺导管癌是怎么回事
- 4 乳腺导管癌是什么症状
- 5 乳腺导管癌的早期信号
- 6 乳腺导管癌能活多久
- 7 乳腺导管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 8 乳腺导管癌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