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细胞瘤
肝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细胞的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腺瘤和肝细胞癌两种类型。肝细胞腺瘤多为良性,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肝细胞癌属于恶性肿瘤,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肝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隐痛、腹部包块、消瘦乏力等,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
1、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腺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20-40岁女性,与雌激素水平升高相关。长期服用避孕药、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肿瘤生长。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钝痛或触及腹部包块。超声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均质肿块,增强CT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无症状小肿瘤可定期观察,直径超过5厘米或有破裂风险时需手术切除。
2、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占肝脏恶性肿瘤的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消瘦、肝区疼痛、黄疸和腹水。甲胎蛋白升高联合增强CT/MRI检查可辅助诊断,确诊需依靠肝穿刺活检。治疗方案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或靶向药物治疗。
3、发病机制
肝细胞瘤的发生与肝细胞异常增殖相关。良性腺瘤多由激素刺激导致细胞过度生长,病理表现为排列规则的肝细胞团块。恶性肿瘤则经历慢性炎症-肝硬化-癌变过程,基因突变累积导致细胞失控增殖,病理可见异型细胞浸润生长。乙肝病毒X蛋白可干扰抑癌基因功能,黄曲霉毒素B1则直接诱发DNA损伤,这些因素共同促进癌变。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肝细胞瘤的初筛手段,可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特点,肝细胞癌典型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快速消退。MRI对小肝癌检出率更高,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血清甲胎蛋白超过400μg/L高度提示肝癌可能。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标本。
5、治疗原则
肝细胞腺瘤治疗取决于肿瘤大小和症状,小肿瘤可每6个月复查超声,大肿瘤推荐手术切除以防破裂出血。肝细胞癌需综合评估肝功能储备和肿瘤分期,早期患者首选手术切除或肝移植,中期可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晚期适用索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所有患者均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复查,乙肝相关肝癌需持续抗病毒治疗。
预防肝细胞瘤需控制基础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酒精性肝病患者须严格戒酒。保持合理体重有助于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以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肝区疼痛时应及时就医,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需进行肝癌筛查。日常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滥用肝毒性药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