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炎症怎么办
耳朵有炎症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消炎药物、局部热敷、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耳朵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外耳道损伤、中耳积液、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耳道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加重炎症。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水分进入,洗完后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频繁掏耳,防止外耳道皮肤破损。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可用医用棉球暂时吸附,并及时就医清理。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滴药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滴耳液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若症状未缓解需复诊。
3、口服消炎药物
急性中耳炎或严重感染时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伴有疼痛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抗生素需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家长需严格遵循医嘱。
4、局部热敷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耳,每次15分钟,每日2次。热敷能促进耳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适合早期轻症或辅助药物治疗。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破损者禁用。若热敷后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
5、手术引流
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鼓室积脓时,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术或鼓室置管术排出脓液。外耳道疖肿成熟后需切开引流。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切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手术干预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耳朵炎症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睡眠时抬高患侧头部减轻充血,避免压迫发炎部位。不要自行使用偏方灌洗耳道,禁用尖锐物品掏耳。若出现发热、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或治疗3天后无改善,须及时复查调整方案。日常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