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灸的危害有哪些
电针灸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灼伤、晕针、神经损伤、感染或加重原有疾病等危害。电针灸是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刺激结合的治疗方法,需由专业医师规范操作。
电针灸治疗时电流强度过高或电极片接触不良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发红、水疱甚至灼伤。部分患者对电流敏感或紧张过度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晕针反应。操作不当可能刺激神经干引发短暂麻木或刺痛感,极少数情况下造成神经损伤。消毒不严格可能引起针刺部位红肿化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对癫痫、心脏病等特殊人群,电流刺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症状。
规范操作下电针灸的不良反应较少见。治疗前需评估患者体质和病史,避开重要血管神经。使用一次性针具并严格消毒可降低感染风险。电流参数需根据个体耐受度逐步调整,避免突然强刺激。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处理。
接受电针灸治疗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告知医师过敏史和基础疾病。治疗后保持针孔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空腹或过度疲劳,可饮用温糖水预防晕针。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及皮肤破损部位禁止电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