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底检查怎么做
新生儿眼底检查主要通过眼底镜、广域眼底成像系统等设备完成,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检查方法主要有散瞳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压测量等。
1、散瞳检查
使用散瞳眼药水扩大瞳孔后,医师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散瞳后可能短暂畏光,检查后需避光2-4小时。该方法可初步筛查视网膜出血、先天性青光眼等病变。
2、间接检眼镜检查
医师佩戴头戴式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压迫器全面检查周边视网膜。需家长固定新生儿头部,检查中可能出现短暂哭闹。适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能发现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异常。
3、视网膜照相
采用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拍摄视网膜照片,无需接触眼球。检查前需清洁眼睑,拍摄时用开睑器固定眼睑。图像可存档对比,对筛查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遗传性疾病有优势。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通过近红外光扫描获取视网膜横断面图像,能精确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检查时需保持新生儿头部静止,对设备要求较高。主要用于黄斑部病变诊断,如先天性黄斑缺损。
5、眼压测量
使用手持式眼压计轻触角膜测量眼内压,需配合表面麻醉。操作时间短但可能引起短暂不适。针对先天性青光眼筛查,异常结果需结合前房角镜检查确认。
新生儿眼底检查后需观察有无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等反应,24小时内避免揉眼。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暂停使用含咖啡因饮料,检查当天可适当增加新生儿安抚次数。若发现检查后持续哭闹、拒奶或结膜充血超过8小时,应及时回诊复查。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定期随访检查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