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肿胀的原因是什么
脚踝肿胀可能由外伤、静脉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皮肤发红、活动受限等症状。
1、外伤
脚踝扭伤或骨折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组织液渗出和炎症反应。急性期需立即冰敷并抬高患肢,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或活血止痛膏促进恢复。
2、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会使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晨轻暮重的对称性肿胀。可通过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严重时需服用迈之灵片或地奥司明片等静脉活性药物。
3、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时,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典型症状,常伴有呼吸困难。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
4、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竭会造成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性水肿。需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必要时使用黄葵胶囊或百令胶囊配合激素治疗。
5、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引发急性炎症,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踝关节。急性期可服用秋水仙碱片或依托考昔片,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降尿酸。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选择宽松鞋袜避免压迫,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踝泵运动可增强静脉回流功能,睡眠时在脚踝下方垫薄枕有助于减轻晨起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