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上颌窦囊肿是什么病
双侧上颌窦囊肿是指发生在上颌窦内的囊性病变,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主要有黏膜囊肿、黏液囊肿、牙源性囊肿等类型,通常由慢性炎症、外伤或牙齿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鼻塞、面部胀痛、头痛等症状。
1、黏膜囊肿
黏膜囊肿是上颌窦内最常见的囊肿类型,多因窦腔黏膜腺体导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可能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窦炎等长期炎症刺激有关,患者常出现单侧或双侧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治疗需控制原发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若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需手术切除。
2、黏液囊肿
黏液囊肿多由窦口完全阻塞后窦腔内黏液积聚形成,可能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既往手术粘连导致。囊肿增大可压迫眶下神经引起面部麻木,侵蚀骨壁可能导致眼球移位。确诊后通常需行鼻内镜下囊肿开窗术,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窦口通畅。
3、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囊肿与上颌后牙根尖感染相关,常见于根尖肉芽肿发展而来的根尖周囊肿。患者多有龋齿或牙周病病史,可能伴随牙齿松动、牙龈肿胀。治疗需联合口腔科处理病源牙,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较大囊肿需行颌骨囊肿刮治术。
4、术后潴留囊肿
部分患者在上颌窦手术后可能出现黏膜下黏液潴留,形成医源性囊肿。这类囊肿生长缓慢,多数无明显症状,定期鼻窦CT复查即可。若引起反复鼻窦炎发作,可考虑鼻内镜下二次手术清理。
5、发育性囊肿
少数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导致上颌窦内出现含牙囊肿或面裂囊肿,青少年时期多见。囊肿内含牙齿或皮肤附件等结构,X线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治疗以手术完整摘除为主,需注意保护邻近恒牙胚。
发现双侧上颌窦囊肿后应避免用力擤鼻及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日常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有助于减少炎症复发。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充血。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或面部畸形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或口腔颌面外科评估手术指征。术后定期复查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囊肿是否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