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最初症状是什么
骨髓炎最初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红肿发热、活动受限、发热乏力、皮肤破溃流脓等。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播散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骨质破坏或全身感染症状。
1、局部疼痛
早期骨髓炎患者常出现病变部位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夜间加重。疼痛可能与炎症刺激骨膜神经有关,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胫骨、股骨。触摸或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按。
2、红肿发热
感染部位皮肤会出现发红、温度升高及肿胀,触摸有硬结感。炎症导致血管扩张和炎性渗出,常见于发病后2-3天。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明显增粗,需与外伤鉴别。
3、活动受限
患肢因疼痛和肿胀导致主动及被动活动障碍,下肢病变可能出现跛行。关节邻近的骨髓炎可引发反应性关节积液,需警惕化脓性关节炎风险。
4、发热乏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伴有38℃以上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嗜睡或烦躁。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表现为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现。
5、皮肤破溃流脓
病情进展后局部皮肤可能变薄发亮,最终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开放性骨折继发的骨髓炎早期即可见伤口渗脓,分泌物常有异味。
疑似骨髓炎患者应避免自行热敷或按摩患处,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建议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下肢病变者须使用拐杖减轻负重,所有患者均需尽早就医完善血常规、磁共振等检查,确诊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慢性病例可能需手术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