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小孩手腕疼(妈妈手怎么办
抱小孩手腕疼可能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可通过热敷、佩戴护具、调整抱姿、药物治疗、局部封闭等方式缓解。妈妈手通常由重复性劳损、肌腱过度使用、抱姿不当、受凉、激素变化等因素引起。
1、热敷
用温热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腱炎症和肿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可配合轻柔按摩,但避免用力按压疼痛点。
2、佩戴护具
使用腕部护具或支具固定拇指和手腕,限制拇指过度活动。护具需选择透气材质,白天活动时佩戴,夜间休息时可取下。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2周,避免肌肉萎缩。护具能减少肌腱摩擦,帮助炎症消退。
3、调整抱姿
避免单手抱孩子,改用双手环抱或使用背带分担重量。抱孩子时保持手腕中立位,不要过度屈曲或伸展。哺乳时用枕头垫高手臂,减少手腕受力。日常减少拧毛巾、提重物等需要拇指用力的动作。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抗炎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哺乳期用药需咨询医生。
5、局部封闭
对于顽固性疼痛,医生可能会建议在腱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治疗需严格无菌操作,每年注射不超过3次。注射后需休息1-2天,避免立即抱孩子或做家务。
日常注意手腕保暖,避免接触冷水。可进行轻柔的手腕伸展运动,如拇指外展、腕关节环绕等,但避免引起疼痛的幅度。抱孩子时经常换手,不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若休息1-2周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明显肿胀、发热,需及时就诊排除骨折、感染等其他疾病。哺乳期妈妈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肌腱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