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膀胱疼怎么回事
小便时膀胱疼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结石、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女性。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或膀胱区疼痛。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尿液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日常需多喝水促进排尿,保持会阴清洁。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形成,结石移动时可能刺激膀胱壁引发疼痛,尤其在排尿末期加重。可伴随血尿、排尿中断等症状。B超或CT检查能明确结石大小位置。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自行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可配合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辅助排石。
3、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慢性膀胱炎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特征表现为膀胱充盈时疼痛加剧,排尿后缓解,可能伴随尿频夜尿增多。诊断需通过膀胱镜检查和水扩张试验。治疗包括口服戊聚糖多硫酸钠片、阿米替林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膀胱灌注二甲亚砜溶液。建议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4、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尿急伴或不伴尿失禁,部分患者在膀胱充盈时出现疼痛感。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常用药物包括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M受体拮抗剂,配合膀胱训练改善症状。需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5、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生长可能压迫或浸润膀胱壁,导致排尿疼痛,常伴随无痛性肉眼血尿。CT尿路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肿瘤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进展期需结合化疗灌注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等化疗药物预防复发。
出现排尿膀胱疼痛应记录症状发生频率和诱因,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每日饮水保持在1500-2000毫升,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当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须立即就诊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超声等检查。中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时更要警惕肿瘤可能,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