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口腔卫生不良、吸烟、糖尿病和激素水平变化等。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需及时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易感性更易患牙周炎。这类患者牙周组织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较弱,炎症反应更强烈。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评估风险。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辅助清洁。
2、口腔卫生不良
长期刷牙不彻底会导致牙菌斑堆积,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可有效控制菌斑。
3、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牙龈血管,降低局部免疫力,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牙周组织修复。吸烟者牙周炎进展更快,治疗效果较差。戒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可显著降低牙齿脱落风险。
4、糖尿病
高血糖环境会加重牙周组织微血管病变,削弱抗感染能力。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患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三倍。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同时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抗菌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治疗。
5、激素水平变化
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波动,牙龈对菌斑刺激更敏感,易发生妊娠期龈炎等病变。这类人群需增加口腔检查频率,选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口颊片控制炎症。
预防牙周炎需建立系统的口腔护理习惯,每日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三分钟,餐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牙。吸烟者应尽早戒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牙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