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治疗方法方法是什么
急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肠道缺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急性肠炎发作期间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低渣软食,减少肠道负担。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
2、补充水分
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严重脱水时可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
3、使用药物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
4、物理治疗
腹部热敷可缓解肠痉挛疼痛,用40-45℃热水袋隔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腹泻严重时可用温水清洁肛周,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皮肤破损。发热者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5、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等并发症时需急诊手术,如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缺血性肠炎合并肠坏死者需切除坏死肠段。术后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急性肠炎恢复期应继续清淡饮食2-3周,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进食隔夜或变质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腹部受凉。症状反复或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复查,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脱水情况。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