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来月经的原因
月经来潮主要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有关,通常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激素水平波动、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1、激素调控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孕激素维持内膜稳定性。若未受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膜脱落形成月经。该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精密调节,情绪压力或过度节食可能干扰激素分泌。
2、子宫内膜变化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经历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增殖期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准备,分泌期腺体扩张储存营养。若无妊娠,黄体萎缩使孕酮水平骤降,内膜螺旋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内膜缺血坏死脱落,伴随出血形成月经。此过程约持续2-7天,出血量20-80毫升属正常范围。
3、遗传因素
初潮年龄、经期长度和经量可能受遗传基因影响。母亲月经初潮较早者,女儿初潮年龄通常提前。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月经异常疾病,表现为周期紊乱或闭经。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患者卵巢发育不全,常出现原发性闭经。
4、病理因素
子宫肌瘤可能引起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伴随严重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因排卵障碍导致月经稀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干扰性激素合成。这些疾病需通过超声检查、激素六项检测确诊,治疗包括地屈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5、环境干扰
长期精神紧张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月经失调,极端体重变化可能引发闭经。环境雌激素如双酚A可能干扰内分泌,某些化疗药物会损伤卵巢功能。时差变化或轮班工作可能打乱生物钟引起周期紊乱,需通过调整作息、补充维生素E改善。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月经周期稳定,适量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可预防贫血。避免过度运动或快速减重,注意腹部保暖缓解痛经。若出现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经期超过7天、经量突然增减等情况,建议及时妇科就诊检查激素水平和盆腔器官。经期需勤换卫生用品,每日清洗外阴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