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为什么晚上会起
荨麻疹晚上发作可能与昼夜节律变化、夜间接触过敏原、体温升高、压力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尘螨接触、睡衣材质刺激、晚餐食物过敏、卧室环境温度变化以及夜间搔抓行为。
昼夜节律变化会影响组胺释放,夜间人体天然抗组胺物质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扩张加剧瘙痒感。卧室中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在夜间长时间接触,可能诱发免疫反应。晚餐摄入的海鲜、坚果等致敏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约2-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与夜间发作时间吻合。
睡衣的化纤材质摩擦皮肤可能引发物理性荨麻疹,夜间体温自然升高0.5℃可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压力激素皮质醇在午夜降至低谷,削弱对炎症的抑制能力。部分患者夜间无意识搔抓形成瘙痒-搔抓循环,导致症状加重。
建议保持卧室温度18-22℃,使用纯棉透气寝具并每周高温清洗,睡前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冷敷可暂时缓解瘙痒,记录每日饮食与环境接触情况有助于识别过敏原。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糖浆等二代抗组胺药,但须注意苯海拉明片等一代药物可能加重嗜睡副作用。若伴发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