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出血的特点
子宫内膜炎出血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不规则出血,可能伴有下腹疼痛或发热。子宫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通过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
子宫内膜炎导致的出血与普通月经出血有明显区别。炎症刺激会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导致经期出血量明显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血块。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或两次月经间隔缩短。非经期出血多为少量暗红色或褐色分泌物,可能持续数日。出血常伴随下腹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在经期或性生活后加重。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阴道分泌物呈脓性或带有异味。
慢性子宫内膜炎出血症状相对轻微但更顽固,可能仅表现为月经后少量淋漓出血,容易与排卵期出血混淆。长期炎症会导致子宫内膜修复能力下降,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如间隔时间忽长忽短。部分患者可能因炎症粘连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出现突发性剧烈腹痛伴随大量出血。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出血更需警惕,可能与子宫内膜萎缩合并感染有关。
建议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尽早就诊妇科,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温水清洗。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可适量食用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栓、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