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后有肿块怎么办
孩子耳后有肿块可通过观察护理、热敷缓解、抗感染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耳后肿块可能由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腮腺炎、脂肪瘤、耳后淋巴结结核等原因引起。
1、观察护理
若肿块较小且无红肿热痛,可能与轻微外伤或蚊虫叮咬有关。家长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抓挠。观察2-3天,多数可自行消退。期间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无须特殊处理。
2、热敷缓解
对于直径1-2厘米的触痛性肿块,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用40℃左右温毛巾每日敷3次,每次5分钟。该方法适用于早期淋巴结炎或轻度毛囊炎,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效果更佳。
3、抗感染治疗
伴随发热或压痛明显的肿块,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按疗程给药,同时监测体温变化。化脓性淋巴结炎通常需要7-10天药物治疗。
4、穿刺引流
形成脓肿的皮脂腺囊肿或淋巴结炎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该操作须由儿科医生完成,术后需每日换药并口服头孢丙烯颗粒预防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防止创面继发感染。
5、手术切除
持续增大超过3厘米的实质性肿块,或反复发作的皮脂腺囊肿,可能需行肿块切除术。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家长术后需定期复查伤口,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缝线开裂。
日常应注意孩子耳后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饮食上多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限制辛辣油炸食品。发现肿块增大或伴随高热、嗜睡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定期进行颈部触诊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