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尾椎骨折了怎么办
老年人尾椎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尾椎骨折通常由跌倒、骨质疏松、外伤、长期劳损、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尾椎骨折后需要卧床休息1-2周,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卧床时可在臀部垫软枕减轻压力,建议采用侧卧位交替翻身。疼痛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镇痛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抗骨质疏松治疗。若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局部冷敷,72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式,每日1次连续2周。中医推拿需在骨折稳定后由专业医师操作。
4、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尾椎复位内固定术,合并神经损伤可能需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高龄患者手术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5、康复训练
骨折愈合后需进行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逐步增加腰背肌力量练习,推荐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康复期间使用气垫圈辅助坐姿,避免尾椎直接受压。
老年人尾椎骨折后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ml牛奶,适量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骼愈合。建议使用防滑垫、扶手等居家适老化改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再次骨折。若出现持续疼痛、排便困难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