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骨折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脚踝骨骨折后注意事项主要有保持制动、定期复查、合理饮食、科学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踝关节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避免二次损伤并促进骨骼愈合。
1、保持制动
骨折初期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负重活动。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移动时需借助拐杖或轮椅,禁止患侧脚踝受力。若固定装置出现松动、压迫疼痛或皮肤发紫,应立即就医调整。
2、定期复查
术后1-2周需拍摄X线片评估骨折对位情况,之后每4-6周复查一次直至愈合。医生会根据骨痂形成情况调整固定方式和康复计划。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伤口渗液,可能提示感染或愈合不良,需提前复诊。
3、合理饮食
每日摄入足够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骨痂形成。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可食用乳制品、西蓝花等。避免高盐、辛辣食物以减少水肿风险。吸烟饮酒会影响血液循环,延缓愈合,建议戒除。
4、科学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先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如踝泵运动防止粘连。逐渐过渡到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锻炼踝周肌力。水中行走或骑固定自行车可减少关节负荷。疼痛加重时应暂停训练并咨询康复师。
5、预防并发症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寒冷季节注意患肢保暖,避免血管痉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降低骨不连概率。
康复期间建议选择平底防滑鞋,居家移除地毯等绊脚物。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可遵医嘱服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但不可替代正规医疗。若6个月后仍存在行走疼痛或关节僵硬,需考虑是否存在创伤性关节炎或畸形愈合,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