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部疱疹、发热、吞咽疼痛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多发于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1、病因与传播
疱疹性咽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通过飞沫、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粪便传播。病毒侵入咽部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淋巴滤泡增生和疱疹形成。夏季和初秋为高发季节,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2、典型症状
起病急骤,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38-40℃,持续1-4天,伴有咽痛、拒食、流涎等症状。咽部检查可见灰白色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多分布于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周围。疱疹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咽部疱疹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可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分离培养。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可能正常或略增高。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炎等疾病鉴别。
4、治疗措施
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高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咽痛明显者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局部镇痛。重症病例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抗病毒治疗。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5、预防护理
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加强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患病期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警惕并发脑炎或心肌炎的可能。
疱疹性咽炎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饮食宜选择温凉的米汤、藕粉、酸奶等,避免过热或酸性食物刺激溃疡面。家长需每日检查口腔黏膜变化,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促进黏膜修复。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对玩具、餐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晨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