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什么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主要表现为乏力、皮肤色素沉着、低血压等症状。
1、病因分类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主要由肾上腺自身病变引起,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结核感染等。继发性则因下丘脑-垂体病变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常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垂体肿瘤等情况。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疲劳感,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特征性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多见于原发性患者,在关节皱褶、乳晕等部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低钠血症、低血糖等代谢紊乱。
3、诊断方法
基础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检测是首要筛查手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能区分原发与继发病因。影像学检查如肾上腺CT可辅助判断结核、出血等结构性病变。
4、治疗原则
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原发性患者通常联合使用氢化可的松片和氟氢可的松片。应激状态下需增加剂量,建议随身携带应急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继发性患者以补充糖皮质激素为主。
5、并发症预防
肾上腺危象是最危急的并发症,表现为呕吐、休克等。患者应佩戴医疗警示手环,避免突然停药。定期监测电解质和骨密度,预防长期激素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高钠饮食补充盐分。在发热、创伤等应激事件时及时调整药量,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外出时随身携带糖皮质激素应急针剂,并确保家属掌握肌肉注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