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足会怎么样
糖尿病足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感染、坏疽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主要由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血管引起,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伤口难以愈合等。建议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皮肤溃疡
糖尿病足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皮肤容易出现溃疡。高血糖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轻微外伤或摩擦即可形成溃疡。溃疡多发生于足底、足跟等受力部位,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水疱,逐渐发展为开放性伤口。患者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压,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医生可能开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促进愈合,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2、细菌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表现为伤口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伴有疼痛或发热。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可能迅速扩散至深层组织。治疗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局部可应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严重感染需手术清创。
3、组织坏疽
长期缺血缺氧可导致足部组织坏死,表现为皮肤发黑、干枯,伴有恶臭。坏疽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常合并感染,进展更快。患者需立即住院治疗,医生可能采用血管介入手术改善血供,如球囊扩张术。坏疽组织需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可能需截趾或截肢。术后需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配合康复训练。
4、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感知温度变化或外伤,增加损伤风险。神经性疼痛可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日常需避免赤足行走,穿宽松透气的鞋子,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损伤。温水泡脚时需先测试水温,防止烫伤。
5、关节畸形
长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夏科氏关节,表现为足弓塌陷、关节变形。畸形足部受力不均,易形成胼胝和溃疡。患者需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严重畸形需手术矫正。康复期可进行足部肌肉锻炼,如毛巾抓握练习。控制血糖是预防关键,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缓释片。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监测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绿叶蔬菜,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足部承重过大。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足部专业检查。出现足部伤口、变色、温度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足部护理,共同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