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怎么处理
宝宝呕吐可通过保持侧卧防呛咳、少量多次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感染、食物过敏、肠梗阻、脑膜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侧卧防呛咳
宝宝呕吐时需立即将其头部转向一侧或保持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家长应清理口腔残留物,用温水沾湿纱布轻柔擦拭面部。对于新生儿或早产儿,需特别注意颈部支撑,避免压迫气道。呕吐后30分钟内避免平躺或喂食,可竖抱拍背帮助气体排出。
2、少量多次补液防脱水
呕吐停止后1-2小时可尝试喂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每15-20分钟补充一次。若宝宝能耐受,逐渐增加至每次20-30毫升。家长需观察尿量是否减少、口唇是否干燥等脱水征兆。6个月以下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为1:1比例。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3、调整饮食结构
症状缓解后可尝试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逐步过渡到馒头、面条等易消化主食。暂停高糖高脂食物及乳制品24-48小时。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油腻饮食,避免摄入可能致敏食物如牛奶、海鲜等。学龄前儿童可少量食用苏打饼干缓解胃部不适。
4、观察伴随症状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喷射性呕吐伴发热可能提示颅内感染,胆汁样呕吐需警惕肠梗阻,血性呕吐物可能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出现嗜睡、前囟膨隆、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持续呕吐超过8小时或无法进食需急诊处理。
5、及时就医
3月龄以下婴儿呕吐、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渣样物质、合并38.5℃以上高热、出现脱水征象时需紧急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蒙脱石散止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肠套叠等急腹症需超声检查确诊,必要时行空气灌肠复位。
家长应保持宝宝衣物清洁干燥,呕吐后及时更换防止皮肤刺激。居家环境保持通风,避免强烈气味诱发呕吐反射。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每日增加食物种类不超过一种。定期测量体温和体重,观察精神状态变化。避免自行使用止吐药物,所有治疗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