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鼻息肉的概述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12-1025562次浏览

鼻息肉是我们鼻腔里面增生的小肿块,它一旦产生,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了,我们可以手术摘除息肉,可以说,这种疾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重视它的预防,多了解一些有关鼻息肉的常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鼻息肉的概述的介绍。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是鼻腔内的赘生的良性组织,严重时可堵塞鼻腔。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鼻息肉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息肉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Young综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认为许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种因素联合致病。鼻息肉生长早期可发现一些特殊的长管状腺体,这些腺体与正常的浆液粘液性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期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 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常常严重的患者会有蛙鼻的现象,鼻腔严重堵塞或者是变形,无论是对于人体的本身还是外观,都是一大损害

以上是鼻息肉的概述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鼻息肉可不可以吃药治
鼻息肉在早期比较小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通常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鼻喷激素喷鼻,比如糠酸莫米松或者氟替卡松,一般对于鼻息肉是有一定的控制和缓解效果,必要时可以再加口服激素,比如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一般对于一部分鼻息肉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和缓解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术。但是如果通过药物治疗,鼻息肉仍然不缓解,仍然持续加重、越来越大,导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鼻塞,导致鼻窦炎,头痛等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还是要考虑手术治疗。鼻息肉手术其实区别也蛮大的,鼻息肉可能通过一些适当的微创手术来改善症状,比如有可能只通过切除鼻腔内的息肉,然后术后配合着用药来缓解症状,也可以通过切除鼻腔息肉,然后再将鼻息肉来源的鼻窦,窦口手术扩大,清除窦内的感染物,然后可以更广泛的切除鼻息肉,并且改善鼻窦炎,然后通过术后定期换药、冲洗,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缓解鼻息肉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27

2021-06-25

83113次收听

02:05
鼻息肉癌变几率大吗
鼻息肉癌变几率并不大,鼻息肉属于鼻炎、鼻窦炎的慢性炎症范畴,而鼻腔鼻窦癌属于恶性肿瘤,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鼻腔鼻窦癌早期可能会误诊为鼻息肉,所以这两者的鉴别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两者的鉴别主要是从症状,一般鼻息肉会有鼻塞,会有流脓鼻涕,以及有一定程度的嗅觉下降,但一般不会有比较严重的鼻出血,不会有比较严重的头痛、眼眶痛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而鼻腔鼻窦癌反之。
02:12
鼻息肉能引起出血吗
鼻息肉继发于鼻炎、鼻窦炎,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轻微的、少量的鼻出血,但一般不会很严重。除非鼻息肉是出血性的鼻息肉,有可能会导致比较多的出血。尤其在不小心损伤之后,尤其是出血性鼻息肉,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出血。但通常鼻息肉出血不会很严重,一般都可以自行慢慢止血,或者经过适当的鼻腔填塞,都可以导致鼻出血止血。如果鼻出血很严重,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不易止血的出血,要小心鼻癌、鼻窦癌以及鼻咽癌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就要进一步做鼻内镜检查,以及必要时做CT检查,来明确诊断。
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于成年人中的鼻部疾病。鼻息肉是出现在鼻腔黏膜上的增生组织,一般是良性的,看上去通常是肉红色,触碰没有疼痛的感觉。但是会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鼻息肉体积变大,就会导致鼻腔内部通道变窄,鼻腔分泌物增多,影响正常的呼吸,出现鼻塞,睡觉打呼噜,说话有鼻音,严重者会出现面部肿痛的情况。常见治疗鼻息肉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药物治疗,适用于鼻息肉较小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很理想,适用于药物使用无效的人群。在平时也要注意屋子内通风换气,饮食上要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04

2021-01-21

76852次收听

鼻息肉防治要诀解读
鼻息肉危害性很大,很多患者都深受其害,鼻息肉是鼻科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鼻部正常功能的困扰,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危及人体健康,所以平常生活中我们应多注意,做好相关的预防治疗工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鼻息肉防治要诀解读。
如何从生活习惯上预防鼻息肉
如果从生活习惯上预防鼻息肉呢?疾病的出现往往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多数都是因为一些坏习惯和一时的疏忽导致的,鼻息肉的出现跟生活细节也是有关系的,因此想要预防鼻息肉也需要从生活中做起,那么如何从生活习惯上预防鼻息肉呢?
鼻息肉预防的关键是什么
做好疾病的预防是避免疾病危害的有效措施,而鼻息肉是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疾病,患上了这种疾病想要摆脱就不太容易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对鼻息肉做好预防,那么鼻息肉预防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呢?
鼻息肉要怎么办
鼻息肉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鼻息肉早期以及比较小的时候,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比如使用鼻喷激素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来控制鼻息肉,使其不继续增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逐渐缩小,避免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可以持续观察,并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鼻息肉的发展就可以。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息肉持续增大,并引起了相关的症状,比如头痛越来越重,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就是通过切除鼻腔、鼻窦内的息肉,改善鼻腔以及鼻窦的通气,从而缓解鼻塞、头痛等相关症状,改善鼻腔通气功能。鼻息肉的手术,也就是鼻内镜下的鼻腔息肉以及鼻窦息肉切除手术,并且包括鼻窦窦口的开放手术,都属于微创手术,创伤不大。医生在内窥镜下将患者的息肉切除,将各个鼻窦窦口开大,将窦口的脓性分泌物以及息肉变的组织切除干净就可以。一般手术效果不错。同时,需要配合术后定期换药、鼻腔冲洗以及鼻喷激素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一般手术后需要换药2到3次。术后在3到6个月,就可以基本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56

2020-02-26

58441次收听

鼻息肉有哪些危害
鼻息肉的危害,主要由其症状导致。比如鼻塞,鼻塞在鼻息肉比较早期的时候,可以表现为轻度的、阵发性以及偶发性的鼻塞。随着鼻息肉逐渐增大,有可能出现持续性的鼻塞,甚至是双侧持续性鼻塞。这个时候因为鼻腔、鼻窦引流变差,尤其鼻窦内的黏膜下神经末梢受刺激,就会导致明显的头痛以及面颊部疼痛等情况。鼻息肉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合并一些肿瘤,有可能有逐渐恶变的情况。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有鼻窦炎、鼻息肉,还是建议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使其尽快缓解,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样才能防止鼻息肉以及相关的病变持续发展和加重,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鼻息肉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在早期鼻息肉相对小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控制其发展。但如果鼻息肉增大,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就需要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2

2020-02-26

55994次收听

什么是鼻息肉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鼻息肉的症状有鼻塞、鼻部肿胀、嗅觉减退,患者可采用生活调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02:33
鼻息肉术后的注意事项
鼻息肉术后到医院定期复查,换药,持续使用鼻喷激素,必要时使用抗敏药物。一、鼻息肉在术后一周、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的时候,一般需要到医院复查并换药。换药的目的是清除鼻腔、鼻窦内的分泌物,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状态,达到愈合的目的。二、鼻息肉在术后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鼻喷激素,控制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才能有效防止鼻息肉复发。三、如过敏的症状相对比较严重,可以酌情使用抗过敏药,包括抗组胺药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必要时还可以加口服激素,来治疗鼻息肉的鼻腔黏膜的严重状态,防止鼻息肉的再次复发。
02:01
鼻息肉怎么治疗
鼻息肉是常见病,一般鼻息肉的发生都会伴有鼻窦炎的发生。鼻窦炎炎症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以后可能发展成鼻息肉。鼻息肉,如果想根治的话还是需要手术治疗,是需要手术前手术后的一个围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都需用一段时间药,并且需要定期的观察,观察它有没有复发的苗头或者有苗头的话就及时地镜下处理,预防进一步再复发,所以患有鼻息肉一定及时到医院里查明原因。避免造成整个鼻腔的堵塞,甚至通气不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有鼻息肉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01:54
鼻息肉该怎么治
鼻息肉是我们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一般合并鼻窦炎。鼻息肉合并鼻窦炎应该到医院里进行检查,包括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的CT检查,这两个检查结合起来可以明确鼻窦病变的位置、息肉大小以及病变范围,检查明确之后根据病情获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息肉比较大,一般考虑上颌窦根治鼻息肉摘除手术,手术彻底清理掉息肉的同时,也要把息肉和窦腔根彻底清理掉,防止窦腔内的息肉根再长出息肉导致病情反复。而对于症状较轻、伴有鼻窦炎的息肉,使用鼻喷激素药物治疗即可。
鼻息肉能自愈吗
鼻息肉是鼻粘膜上的一种赘生物,会影响人们的呼吸,然后引起鼻子的堵塞。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鼻息肉患者,那么鼻息肉可以不通过治疗就自愈吗,通过了医院专家证明,鼻息肉是不可以自愈的。
患有鼻息肉有哪些症状
鼻息肉双侧多发,单侧较少。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鼻塞,随息肉体积长大而加重。同时随着时间延长,鼻息肉的外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一些病人还会伴有一定的过敏或者哮喘,要先询问病人的病史,以便进行后续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26

2018-09-29

5714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