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什么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该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感染后可能导致肢体弛缓性瘫痪,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和肠道黏膜繁殖,随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发热,但约1%的病例病毒会突破血脑屏障,选择性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支配骨骼肌运动,其损伤会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病毒还可能侵犯脑干运动神经核,引起延髓麻痹,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进一步上行侵犯大脑皮层,引发脑炎症状。瘫痪症状多出现在发热后2-5天,典型表现为下肢近端肌群最先受累。由于神经元不可再生,瘫痪后遗症往往终身存在。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全球范围内已通过免疫接种使野生型病毒接近灭绝。
对于脊髓灰质炎患者,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减少瘫痪范围,恢复期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矫形器使用。日常需注意饮食营养支持,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接触者应做好隔离防护,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疫苗,前往流行地区前需确认免疫状态。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神经功能评估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