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原因有哪些
肛瘘可能由肛周脓肿、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直肠肛门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原因,多因肛腺感染导致脓液积聚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瘘管。患者常伴有肛门疼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开引流,必要时行肛瘘切除术。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当病变侵犯肛门直肠时易形成复杂肛瘘。患者可能伴随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控制炎症。
3、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直肠肛门组织可导致特异性肛瘘,瘘管分泌物稀薄且可能伴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6个月以上。
4、外伤或手术并发症
肛门直肠区域的外伤或痔疮、肛裂等手术后可能因感染形成医源性肛瘘。表现为术后伤口长期渗液、愈合不良。需二次清创手术并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5、直肠肛门恶性肿瘤
直肠癌、肛管癌等恶性肿瘤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可能形成恶性肛瘘,常伴便血、里急后重感。需通过病理确诊后行肿瘤根治术,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肛瘘患者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饮食宜清淡,增加燕麦、西蓝花等膳食纤维摄入;出现肛门肿痛、渗液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或挤压瘘管。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