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定义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频率,粪质稀薄或含水量超过85%,可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等症状的消化系统常见表现。
腹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多由感染性因素引起,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病毒性腹泻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腹泻多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慢性腹泻病程超过4周,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性因素相关。腹泻发生时肠道蠕动加快,水分未被充分吸收即排出体外,导致粪便含水量增加。严重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警惕。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高脂、高纤维及乳制品摄入;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预防皮肤刺激;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或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发生腹泻,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病原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治疗,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