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还是疼痛怎么办
骨折后持续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及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骨折后疼痛通常与炎症反应、骨痂形成、神经压迫、固定不当或二次损伤等因素有关。
1、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性疼痛。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片适用于中重度疼痛,但需警惕成瘾性。钙剂如碳酸钙D3片可促进骨愈合,间接缓解因愈合延迟导致的疼痛。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发胃肠损伤。
2、物理治疗
伤后48小时可开始冷敷减少肿胀,72小时后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加速组织修复,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代谢。脉冲电磁场治疗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适用于延迟愈合病例。治疗频次一般为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3、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可预防肌肉萎缩。拆除外固定后采用CPM机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后期加入抗阻训练提升肌力。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负重,适合下肢骨折恢复期。训练强度以不引发剧烈疼痛为限,循序渐进增加负荷。
4、心理干预
慢性疼痛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变疼痛错误认知。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音乐疗法通过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觉敏感度。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疼痛主诉,建立正向康复激励机制。
5、手术修复
对于内固定物松动导致的疼痛需行翻修手术,骨不连病例可采用植骨术联合钢板固定。神经卡压需进行神经松解术,严重畸形愈合需截骨矫形。术后配合负压引流减少血肿形成,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骨折后康复期需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收缩影响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康复过程中可使用护具分担负荷,但须避免长期依赖导致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