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尖锐湿疣如何区分
毛囊炎和尖锐湿疣可通过发病原因、皮损特征、伴随症状及传播方式区分。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的脓疱;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呈现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具有传染性。
1. 发病原因
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引发,常见于毛发密集区域,如头皮、外阴或臀部。尖锐湿疣由HPV6、HPV11等低危型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后导致表皮增生。
2. 皮损特征
毛囊炎初期为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顶端有黄白色脓头的硬结,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可单发或簇集。尖锐湿疣皮损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形态类似菜花或鸡冠状,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3. 伴随症状
毛囊炎伴随明显压痛、局部灼热感,脓疱破溃后可能渗出脓液,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尖锐湿疣通常无痛痒感,但疣体增大后可能出现糜烂、渗液或继发感染,少数患者有异物感或性交不适。
4. 传播方式
毛囊炎无传染性,多因局部卫生不良、多汗或衣物摩擦导致。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感染,母婴垂直传播可能引起新生儿喉乳头状瘤。
5. 检查与治疗
毛囊炎可通过脓液培养确诊,治疗选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尖锐湿疣需行醋酸白试验或HPV分型检测,治疗采用鬼臼毒素酊、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或选择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损。毛囊炎患者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尖锐湿疣感染者须禁止性接触直至痊愈,性伴侣需同步筛查。若皮损反复发作或面积扩散,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