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出水是什么阶段
湿疹出水通常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的表现,多与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反应加剧有关。湿疹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三个阶段,出水多见于前两期。
急性期湿疹以渗出性皮损为主,皮肤表面可见密集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并渗出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此阶段常伴随明显瘙痒、灼热感,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亚急性期渗出减少,但仍存在少量渗液,皮损逐渐结痂并伴有鳞屑。慢性期湿疹以皮肤增厚、苔藓样变为主,一般无渗出表现。
湿疹出水需警惕继发感染。若渗液呈脓性、周围红肿热痛或伴随发热,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少数情况下,长期渗液未处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或全身过敏反应。但多数湿疹出水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
湿疹出水期间应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局部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高脂食物。若渗液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慢性期患者可配合紫外线光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