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梗阻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腹痛
腹痛是肠梗阻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腹痛可能与肠管蠕动增强、肠壁缺血等因素有关。腹痛发作时,患者可采取屈膝卧位以缓解疼痛,避免剧烈运动。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腹膜刺激征,需警惕肠坏死可能。
2、腹胀
腹胀多由肠内容物积聚、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腹部膨隆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胀可能与肠管扩张、肠壁水肿等因素有关。患者应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腹胀。可通过腹部按摩、改变体位等方式促进排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呕吐
呕吐在肠梗阻中较为常见,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后期为反流性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胆汁或粪样物。呕吐可能与肠管压力升高、肠内容物反流等因素有关。患者呕吐时应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停止排便排气可能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有关。患者应记录排便排气情况,作为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可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等辅助通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胃肠减压可通过鼻胃管引流减轻肠管压力。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奥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以及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等需行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手术治疗。
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应严格禁食,待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恢复期可适量食用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食用豆类、坚果等易产气食物。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