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何心肺复苏
新生儿心肺复苏需严格按照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规范步骤操作,主要流程包括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三个核心环节。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是确保环境安全并快速评估反应,将婴儿仰卧于硬质平面上,用一只手托住颈部保持气道开放。若口腔有异物需用小指勾出,避免盲目深挖。胸外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用两根手指垂直下压深度约4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人工呼吸前需捏住鼻子,用嘴完全包住婴儿口鼻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操作直至婴儿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调整按压力度,避免肋骨骨折。若复苏5分钟仍无改善需考虑气管插管或药物支持。操作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和肤色变化,避免过度通气和按压中断。寒冷环境需同步保暖,复苏后需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评估。家长未经培训不建议自行尝试,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遵循调度员指导。
新生儿心肺复苏后需密切观察48小时,注意喂养耐受性和神经系统表现。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穿戴纯棉衣物避免刺激。母乳喂养需少量多次,配方奶喂养需按医嘱稀释。每日测量头围和体重,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避免剧烈摇晃或包裹过紧,睡眠时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接种疫苗前需告知医生复苏史。家长可参加婴儿急救课程掌握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家中备齐吸鼻器、体温计等应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