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睾丸癌概述
睾丸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15-35岁青壮年,早期治愈率较高。睾丸癌主要包括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等类型,典型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块或肿胀。
1、发病原因
睾丸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隐睾症、睾丸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隐睾症患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家族中有睾丸癌病史者风险也相对较高。部分病例与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相关。
2、典型症状
早期常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或质地变硬,部分患者有坠胀感。进展期可能出现阴囊沉重感、下腹隐痛,少数病例以转移灶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腰痛、咳嗽等。约10%患者伴男性乳房发育。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可区分肿瘤与鞘膜积液等病变。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助于分型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CT或MRI用于评估转移情况。
4、治疗方式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基础治疗,精原细胞瘤对放疗敏感,非精原细胞瘤需联合化疗。常用化疗方案包含顺铂、依托泊苷等药物。根据分期可能需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晚期患者可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
5、预后管理
早期睾丸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5%,即使晚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仍可获得较好预后。治疗后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注意保留生育功能,必要时提前进行精子冷冻保存。
睾丸癌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穿着宽松内裤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胸部CT。出现异常肿块或疼痛需立即就诊,治疗后生育计划应咨询生殖医学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