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放射性碘-131治疗是怎么回事
甲亢放射性碘-131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以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方法,可能由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辅助、定期监测、调整剂量等方式配合治疗。
1、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
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是甲状腺组织局部异常增生形成结节并自主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心悸、体重下降。治疗需先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症状,待甲状腺功能稳定后行碘-131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并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和激素水平。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和功能亢进,常见症状包括突眼、手抖、怕热多汗。碘-131治疗前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片,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甲亢加重,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若发生永久性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每三个月检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3、碘摄取异常
部分患者甲状腺组织对碘的摄取率异常增高,导致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过度聚集。治疗前需通过碘摄取试验评估甲状腺摄碘能力,根据结果调整碘-131剂量。治疗后可能出现颈部疼痛或肿胀,可遵医嘱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同时避免按压甲状腺区域。
4、甲状腺体积过大
甲状腺体积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影响碘-131的分布和治疗效果。治疗前需通过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对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可能需分次治疗。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建议选择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坚硬食物,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食管黏膜。
5、个体敏感差异
不同患者对放射性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年轻患者更易发生甲减。治疗前需评估年龄、病程等因素,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禁用该方法。治疗后需隔离居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排泄物应单独处理。若出现发热或颈部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放射性甲状腺炎。
接受碘-131治疗后应保持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促进放射性物质排泄。治疗后两周内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共处,单独使用餐具并加强卫生间消毒。治疗后一个月内禁止进行乳腺X线等含碘造影检查,每三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直至稳定。若出现乏力、畏寒等甲减症状,应及时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