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肠息肉不切除会怎样
肠息肉若不及时切除可能发生癌变,但并非所有息肉都会恶变。肠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复查、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等。
1、定期复查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肠镜复查。这类息肉癌变概率较低,通常每1-3年复查一次即可。复查时需注意观察息肉大小、形态变化,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2、内镜下切除
直径在5-20毫米的腺瘤性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切除。这类息肉具有癌变潜能,切除后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常见的内镜切除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等,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3、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2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疑似癌变的息肉需考虑外科手术切除。这类息肉癌变风险较高,可能已经侵犯黏膜下层。手术方式包括肠段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等,具体需根据息肉位置和浸润深度决定。
4、癌变风险
未切除的腺瘤性息肉可能逐步发展为结直肠癌。癌变过程通常经历腺瘤-异型增生-癌变的阶段,时间跨度可达5-15年。直径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异型增生程度越高的息肉癌变风险越高。
5、症状加重
未处理的息肉可能引起便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因表面糜烂导致慢性失血,引发贫血。带蒂息肉可能发生扭转导致剧烈腹痛,广基息肉可能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
发现肠息肉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或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日常生活中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年龄并缩短复查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