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要做手术吗
子宫内膜炎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仅当合并盆腔脓肿、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宫腔粘连等严重情况时,才需考虑手术干预。
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或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替硝唑片。药物治疗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疗程一般持续10-14天。同时建议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热敷下腹部有助于缓解疼痛,适量饮用温水可促进代谢。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阴道出血,提示病情进展,应及时复诊评估。
当子宫内膜炎引发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时,可能需行腹腔镜脓肿引流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伴宫腔粘连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可改善宫腔环境。术后仍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超声。绝经后妇女若合并子宫内膜增厚,可能需要诊断性刮宫排除恶性病变。手术方式选择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病变范围,由妇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蛋等帮助组织修复,适量补充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内建议复查阴道微生态及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未生育女性若出现月经量减少,需警惕宫腔粘连,可通过宫腔镜检查早期干预。日常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使用合格卫生用品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