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患上了眼结石自我保健有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1659755次浏览

有很多有过眼结石病史的人,都非常害怕会复发,每天过的惶惑不安,从各种医药资料上面找保健方法,最终还是不得其法,最近很多人问我到底有没有有效的保健方法呢,今天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患上了眼结石自我保健的方法。

其实眼结石的自我保养很简单,下面我们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眼结石保健方法一:在日常的用眼中,要特别的注意,在学习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要离得桌子和书本太近了,这样会导致用眼的疲劳的,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脑,看一段时间以后要尽可能的进行远眺,缓解一下用眼的疲劳,好好地保护视力。

眼结石保健方法二:平时养成健康的用眼卫生习惯,不要乱揉眼睛,要保持眼睛湿润,准备眼药水随时滴一滴,也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

眼结石保健方法三:眼结石多数都是角膜炎引起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消炎,不要让角膜反复发炎,做好消炎措施,用消炎的滴眼液,也是眼结石自我保健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眼结石自我保健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编在此希望广大眼结石患者都做好自我保健,不要再受到眼结石的侵袭了。

相关推荐

老年眼结石怎么办
老年眼结石怎么办呢?老年人是眼结石发病的主要人群,尤其是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老年人,比如患沙眼或是干眼症,这些眼部疾病也会慢慢的发展成为眼结石,如果不注意还会引发更大的麻烦,那么来年眼结石怎么办呢?
眼结石发作怎么办
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好好爱护,眼睛对我们生活有着不可代替的做工,没有健康的眼睛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我们自己的眼睛,平时注意用健康用眼,卫生用眼,避免感染眼睛疾病,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眼结石是常见的眼睛疾病之一,如果眼结石发作怎么办呢?
眼结石的治愈率高吗
眼结石多发病于成年人,主要是因为一些眼部的慢性疾病或长期不注意个人用眼卫生才导致的眼结石,很多得了眼结石的朋友很担心眼结石不能够医治,甚至对它的治愈率有所怀疑,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眼结石的治愈率高吗?
如何避免眼结石发作
如何避免眼结石发作?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问题,眼结石在我们生活也是比较常见的,又称结膜结石,它的出现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避免眼结石发作呢
老年人眼结石症状表现
现在的社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老年人朋友患上不同程度的眼结石,眼结石多数是因为炎症引起的,是一种高危的眼科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剔除,为了能让患者朋友更多的了解到什么是眼结石,下面小编我带大家来看下老年人眼结石的症状有哪些呢?
眼结石怎么办
眼睑就是眼皮,可以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内侧是结膜,结膜下形成的白色点状物就叫做结石,一般在早期没有症状,眼睑结石是眼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是由于结膜下脂肪沉积钙化导致,所以通常不引起明显的异物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慢性结膜炎或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或者不明显时可以不予处理,或给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经保守治疗后,若长期不能自行吸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取出,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持休息,眼睛局部清洁。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做好清洁和护理工作。眼睛结石如果确实磨得特别厉害、特别明显,应该去医院处理一下,一般问题不大。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04

52927次收听

眼结石怎么办
眼结石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或者不明显时可以不予处理,或给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一般要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妥布霉素眼药水、加替沙星眼药水,经保守治疗后,若长期不能自行吸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取出。眼睑就是眼皮,可以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内侧是结膜,结膜下形成的白色点状物就叫做结石,一般在早期没有症状,眼睑结石是眼科比较常见疾病,一般是由于结膜下脂肪沉积钙化导致,所以通常不引起明显异物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慢性结膜炎或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平时要注意保持休息,眼睛局部清洁。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做好清洁和护理工作。
语音时长 01:37

2019-12-04

47275次收听

眼结石怎么办
眼结石患者本身如果没有感觉到结石的存在可以暂时不管,等他冒出来后感觉眼睛有异物,刺痛感,可以到医院把挑出来。眼结石是在睑結膜面多发性的,坚硬的黄点,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从而钙化,实为结膜凝聚物,突出于结膜面刺激角膜产生异物感。当然眼结石,虽然称为眼结石,但是跟肾结石,胆囊结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眼结石,只是眼睛的小毛病,没有或者极少有钙质沉着,只是一个小颗粒埋在结膜下面,没有突出到结膜表面之外,冒出来后会对眼睑形成刺激使角膜擦伤。挑眼结石只是一个小小的操作,在门诊即可进行,无需住院。操作很简单,先滴表面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眼睛后用针头把结石挑出来,如果伴有其他的症状,需要找出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43

2019-11-27

6246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