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穿通性毛囊炎
鼻部穿通性毛囊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鼻部毛囊炎症,主要表现为鼻部红肿、疼痛、脓疱或结痂。该病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皮肤损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局部清洁护理等方式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鼻部穿通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该细菌常存在于皮肤表面,当毛囊受损或免疫力下降时易引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触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保持鼻部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复发。
2、局部卫生不良
频繁用手触摸鼻部、使用不洁物品擦拭鼻腔等行为会增加细菌感染风险。患者可能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前庭反复出现红色丘疹或脓疱。日常需避免挤压鼻部病灶,清洁时使用生理盐水棉签轻柔擦拭,必要时可配合碘伏消毒。若已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进行引流处理。
3、皮肤屏障受损
拔鼻毛、过度清洁或外伤可能导致鼻部皮肤微损伤,为细菌侵入创造条件。典型症状包括毛囊周围红斑、疼痛性结节。初期可冷敷缓解肿胀,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配合红霉素软膏促进修复。
4、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顽固性毛囊炎,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这类患者往往病程迁延,可能出现多发性脓疱或深部感染。除规范使用抗生素外,需积极控制原发病,监测血糖水平。克拉霉素分散片对合并糖尿病的毛囊炎患者较为适用。
5、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情况会削弱局部防御能力,导致毛囊炎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大范围红肿、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系统性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给药。定期复查免疫功能指标至关重要。
预防鼻部穿通性毛囊炎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抠挖鼻孔,洗脸时轻柔清洁鼻周。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皮肤修复。运动后及时清洁面部汗液,油性皮肤者可每周使用温和去角质产品。若鼻部出现持续红肿、疼痛或发热,应立即就诊皮肤科或耳鼻喉科,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处理。




